守护夕阳红_守护夕阳红筑牢防护网

[db:摘要]

3月28日-29日,全国养老服务工作表彰暨推进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会议在河南郑州市召开【天辰开户】,邱作为全国养老服务先进个人代表发言。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到2022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将达到2.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9.8%。但是,我国养老服务人才总量不足,专业化水平不高,待遇保障水平低。年轻人一直是养老行业的“稀缺资源”。

然而,在全国各地,许多像邱这样的年轻人都愿意留在这个行业。近日,中青报记者与一同前往郑州,观察当地的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走近守护“夕阳红”的年轻人。

养老服务不是单一的生活照料。

“为什么年轻的时候要去养老院工作?”“又累又没钱,年轻人干这个没前途”…现在提到养老服务业,有些人的印象是“这份工作看起来不难,但做好并不容易。”邱发现,生活护理只是老年护理人员的基本功。只有具备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技能,掌握心理咨询和社会工作服务,才能更好地服务于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

“养老护理员是一个用生命温暖人心、感动人生的职业[天辰报名]。”有一次,秋做了一顿好饭,喂给卧床已久的张奶奶吃。张奶奶目不转睛地盯着她。“奶奶,你觉得不好吃吗?”让邱吃惊的是,老人眼里突然冒出了泪水,握着她的手说:“谢谢你。”

在邱的帮助下,张奶奶经过了长期的康复训练,从卧床不起到能在她的帮助下行走。邱意识到,这微不足道的努力却给了老人很大的帮助。在这一刻,她下定决心继续这项工作。

工作以来,邱照顾了500多位老人,陪伴了10多位垂危的老人。为了提高服务质量,邱在工作中练习技能,在工作之余学习理论知识。2021年,她参加了全国养老护理职业技能竞赛,获得三等奖。

为增强养老服务人才的职业尊重感和社会认可度,全国各地纷纷出招。江西省开展“最美”学习宣传活动,探索养老服务领域先进典型;2020年以来,四川省成都市先后评选出60位“最美养老机构院长”、“十佳养老工作者”;浙江省嘉兴市将养老服务人才纳入“最美嘉兴人”系列活动,对受表彰的先进典型制作专题宣传片,多渠道宣传报道。

同时,为激发人才发展活力,不少地方逐步提高了养老服务人员补贴标准。邱丽珍说,目前广西民办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待遇也有所提高。“大家切实感受到了国家对养老工作的重视和对护理人员的关爱,也更加渴望工作。”

“着力加强人才激励保障,推动养老服务人才纳入城镇落户、市民待遇等优惠政策范围。”民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建立养老服务人才“留人”的体制机制。

探索多元化、有温度的养老新模式

“在过去的10年里,我为自己是一名养老工作者而自豪,也感受到了养老事业沉甸甸的社会责任。”邱说,18岁那年,她第一次走进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社会福利院。看到老人们,她很担心,也有点不好意思。

“这些老人没有家,福利院就是他们的家,我们养老护理员是他们最后的依靠。”邱和福利院的领导商量后,决定先试一试,一试就是10年。

“燕子,我的红色康乃馨是怎么修剪的?”3月29日,郑州市中原区建设路街道养老服务中心院内,几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在上插花课。82岁的胡奶奶与1985年后出生的李燕分享插花作品,笑容满面。

\”插花可以放松心情,提高老年人的身体和认知能力.\”资深社工、园艺治疗师李燕表示,当天的园艺治疗活动可以让老人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得到多维度的锻炼。

如今,社会工作者逐渐成为养老机构、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中不可或缺的角色。近年来,河南省推广“五社联动”模式助老,打造了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有机衔接的特色养老服务运营体系。

2015年,27岁的李嫣然在社区周围担任居家养老社工,与护工一起服务空 nests和80岁以上的独居老人。她发现,一些老年人患有认知障碍,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减退,严重的会出现逻辑思维能力减弱、语言表达退化等症状。

李燕希望通过园艺疗法帮助这类老年群体。经过努力,她考上了河南农业大学社会工作硕士,将“园艺疗法干预认知障碍”作为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将园艺疗法应用于部分社区的认知老人。

分不清季节,表情呆滞,眼神呆滞…86岁的李奶奶患有中度认知障碍。李燕陪她做各种园艺活动,香草盆栽,树叶化石风铃,希望能唤醒她的活力。

有一次,做好了熏衣草香囊,高兴得远远地对妻子喊:“徐,我做的,你闻到了吗?”。爷爷竖起大拇指说:“好香!”看到这一幕,李燕非常激动。园艺疗法给老人带来了内心的快乐和宁静,这是她坚持10多年老人社会工作的意义所在。

近年来,许多地方积极探索“养老+社工”模式,多渠道拓宽养老人才来源。比如四川成都就建立了社工主导的志愿者机制,每千名老人有两名社工。全市老年社工6700多人,老年志愿者30多万人。江西省推进养老服务机构社工专业岗位开发,支持养老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参加社工专业水平考试,近三年培训专职和兼职老年社工3200人。

针对养老服务人才短缺问题,国务院发布的《全国养老事业和养老服务体系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每千名老年人拥有社会工作者至少1人。

年轻人正在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注入新的活力。“有振动排痰机等训练设备,可以让书本知识‘活’起来,边上课边练习。”据大二学生王一凡说,在学习期间,她觉得老人的生活质量提高了,自己也更有尊严了。00后的她说,她之所以选择老年智能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是因为她有一个梦想:用所学帮助农村独居留守老人。

目前,河南普通高校、职业院校等相关专业共培养相关专业毕业生16.3万人。不仅是河南,全国各地都在加快高校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例如,江苏省有89所高职院校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学生3.23万人。在江西省,有23所职业学院提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8所学院提供本科教育,1所学院提供研究生教育相关专业。浙江省嘉兴市支持7所高中职业院校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按照每人每月500元的标准给予学生每学年10个月的生活补助;四川成都建立了校企养老服务人才双向培养机制,全市17所普通高校和高中职业院校开设了老年康复、老年护理等相关专业。

与此同时,各地也在不断提升养老服务人才的技能水平。上海浦东新区建立了养老服务“工匠”工作室,启动管理人才“珠峰计划”,组织各类技能培训。全区养老护理员6541人,持证上岗率100%。成都建立了11个养老服务培训基地,设置了养老管理人员培训等多个班次。江西省推进技能等级认定。目前,全省已有5000多名养老护理员获得职业技能等级。江苏省“十四五”以来,已有46个养老护理人员技能等级鉴定机构,8.4万人通过了职业技能等级鉴定。

“未来,我们将通过发挥高校作为培养人才主渠道的作用,加强与家政、物业管理、医疗等相关领域的合作。”民政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下一步将通过积极培育服务老年人生活照料的志愿者队伍,不断充实养老服务人才队伍。

中青报王忠清记者冼洁洁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