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瓷器_非遗传承瓷器

[db:摘要]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瓷雕代表性传承人苗和助教王喜如在教聋儿瓷雕技艺。张赟摄中新网太原4月13日电题:非遗传承人在无声世界宣讲“天蝎座”:用刀在瓷器上书写“手舞足蹈”之美。

作者杨静

未来,苗解珍希望在瓷雕传承与教育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创作出更多具有山西特色的文化元素的作品,让瓷雕工艺有更多的受众,继续发扬光大。同时,苗解珍也愿意继续培养学生,帮助听障学生有一技之长。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教学生雕刻瓷器的技巧。我希望他们掌握了这项技能后,能够举一反三,雕刻木头、石头和玉石…并将这种技能体现在更多的载体上。”苗希望这些孩子能创造更多的美好。(完)

一只手拿着切肉刀,另一只手拿着小锤子。随着叮叮当当的清脆声音,美丽的图案在学生的敲击下定格在瓷器表面。13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瓷雕代表性传承人苗在太原市聋哑学校教授聋哑儿童瓷雕技艺。

这是苗解珍教这些听障儿童的第六个年头。2018年起,她随着叮叮当当的“天籁之音”走进寂静的世界,和孩子们一起在瓷器上翩翩起舞。目前,已有100多名学生跟随她进入刻瓷领域。

2018年,苗解珍开始在太原市聋哑学校任教。张云摄瓷雕技法是用专门的工具在瓷器和瓷盘表面雕刻出各种形象和图案,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与传统艺术形式相比,雕刻瓷器作品可以永久保存。

1997年,苗偶然看到一位师傅用一把小锤子和一把切肉刀在白瓷板上雕刻出一只栩栩如生的小狗,被这门手艺吸引住了。在父母的支持下,她走上了刻瓷的道路。

20多年来,苗解珍一直致力于创作,用自己的努力将这项技艺带给大众。现在苗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统刻花瓷的传承人,他的作品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目前,已有100多名学生跟随苗进入瓷雕创作领域。张云摄苗解珍告诉记者,瓷雕艺术并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要在一毫米的釉面上雕刻出各种图案,既要有扎实的绘画功底,又要注意小锤和雕刻刀的配合。在耐得住寂寞的同时一定要有耐心,整个过程不能有一点差错。

作为一名传承人,苗解珍为了更好地传承瓷雕文化,于2018年开始在太原市聋哑学校任教。

“听障儿童非常适合学习瓷雕技艺。它们在雕刻过程中不受各种声音的影响。他们可以完全沉浸在雕刻刀与画面的互动中,对瓷雕也有自己的理解。”苗说,此外,应该给予特殊群体更多的关怀,一个机会对他们来说可能是一种保障。

一开始很多人不理解苗解珍,认为不方便和学生交流,教学会面临很多困难【天辰平台线上报名】。正式讲座结束后,苗才这么想。“虽然学生们在听力和口语表达方面有所欠缺,但他们非常聪明,理解能力很强。”

记者看到,在助教王喜如的帮助下,学生们认真观察唇语,倾听、思考、描绘,并与老师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提问。苗解珍说,学生善于思考,他们会拿自己和同学的作品做比较,观察不同篆刻方法的表现形式。

学生们真的很懂雕刻瓷器的技艺,这也是苗解珍愿意在学校开设雕刻瓷器课程的原因。“学生非常适合这门课程。他们可以在雕刻瓷器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增强自信心。从教多年,我没觉得我们之间有什么交流障碍。”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