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不能叫土豆台湾中学课本这个细节让政客跳脚

[db:摘要]

台湾省《联合报》文章说,没想到岛内执政党官员一谈到对岸的人情世故就发疯,把芝麻蒜皮的小事当成安全危机来追究。两岸联姻、通航、通商以来,交流热络,语言文化自然像翅膀一样飞来飞去,给了彼此欣赏和相互学习的机会。这不能不说是一场“认知战”。毕竟多了解一种当地语言,会让你多一些理解和包容,不会被困在孤岛上。

文章说,语言是人与人交流的载体,就像风一样自然。一旦流行起来,就停不下来了。只要不不雅,不碍眼,何必像丢鞋一样扔掉?

根据台湾省媒体对岛内教育部门编纂的修订词典的查询,土豆下面有三种解释,包括:1。豆科“落花生”和“花生”的别名;2.茄科植物“马铃薯”和“马铃薯”的别名;3.豆科别名“葫芦茶”。

然而,仅仅是“土豆”这个词的使用就让绿营政客们大吃一惊。日前,有立委质询台湾教育部门负责人潘文忠,指出部分中学生物教科书将土豆称为“土豆”,而土豆是“大陆词”,引发舆论争议。潘文忠随即强调,教育部门审定的教材,如果发表“写错了”【天辰平台在线报名】,将被修改。

此事也在网上引发讨论。对此,国民党前“立委”蔡嘲讽说,土豆、土豆称谓都是大陆发明的,现在民进党要封杀土豆,理由是“大陆术语”。这真的很有趣。真正的“土豆”是那些知识低,土气,被民进党逗乐的政客。

台湾省华文教育促进会理事长段信义也表示,文字其实只是介绍了各地不同的称呼方式,出版社没有错。现在很多餐厅都有醋酱土豆丝凉拌菜,让学生知道同一个名字指的是不同的东西,应该是素养教育的一部分。识字教育的目的是“知识要用在生活中”。

段信义说,化解两岸交流可能产生的误解,是教育应该做的。“虽然两岸使用同一种语言,但有时候同一个词的意思却大相径庭。比如‘沃心’台湾省的意思是亲密,大陆的意思是不舒服,容易误会!”相反,为了减少敌意,台湾省的小学生应该被适当告知大陆的术语。

她还说教育部门负责人的回答很奇怪,很不合适。这是要回到“戒严时代”吗?当年真的很容易被指责,现在不应该回去了。

中广集团董事长赵少康18日在《少康作战室》节目中指出,土豆在mainland China不全叫土豆,有东北土豆、华北山药蛋、西北土豆、江浙土豆、粤港土豆【天辰平台链接】。

台北市议员尤也说,第一次在湘菜馆看到“醋溜土豆丝”,很惊讶是花生米丝。有必要一一处罚这些湘菜馆吗?她认为语言是活跃的,相互之间会有交流。如果你发现一个词很有趣,很容易理解,它就会流行起来。

有台湾省内媒体评论称,明明没有错误或者必须改正的植物词,在泛政治形势下却产生寒蝉效应,对于以多元包容著称的台湾省来说,实在是最大的讽刺。

中新网4月19日电综合台湾省媒体报道,台湾省一本中学生物教科书近日将土豆称为“土豆”,被台湾省政客引用为“大陆话”,并表示需要更正。此事发酵后,引发了网络上的讨论。

图为教材。图片来源:台湾省钟石新闻网截图。这本备受争议的生物教材名为《3-2生物的命名与分类》,将土豆称为“马铃薯”。据出版公司介绍,教材中包含了一些生活中使用的不同词汇,都是在说同一个事情,比如土豆,也可以叫落花生、花生、土豆、土豆。青椒,又称“灯笼椒”、“柿子椒”、“菜椒”、“大椒”,帮助学生理解学名对于交流的重要性。

图为土豆。图片来源:台湾省“中时新闻网”。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