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教导队战术_教导团是不是比一般的团要强

[db:摘要]

新使命呼唤新功能,优良传统焕发新活力。如今,随着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深入,军事教学机构的使命任务、编制体制和隶属关系都发生了变化。军队教学机构要充分发挥作用,转变为新时期战斗力建设的“制胜炉”,必须克服陈旧观念、常规思维和保守思维,积极推进教学训练理念、内容、方法和手段的创新。

对于基层教学机构来说,要牢牢把握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标准,以育人为战为己任。我相信,只要我们秉持“为战、研、教”的理念,站在提高部队战斗力的角度思考问题,就一定能够端正军队教学机构转型重塑的方向,加快形成适应新编制体制的建设理念和运行机制,不断炼就“好钢”,为部队战斗力建设提供优秀人才。(解放军报)■解放军报特约记者李嘉豪通讯员江瑞马姚辉

春天的傍晚,第77集团军某旅教导队队长老师张永潮刚刚在预先指定的参谋培训班【天辰平台会员注册开户】上完课,就马不停蹄地赶到另一个教室,给anti-空专业训练队的队员们讲授业务理论知识。

“今天的教练团队很不一样!”张永潮回忆说,几年前,他刚当老师的时候,教导队的工作很“清闲”——一年下来,除了岗前士官培训和临时轮训,几乎没有其他任务。正因如此,教导队也成了官兵口中的“边缘单位”。

如今,“白天跑教课,晚上加班备课”已经成为张永潮的常态工作。他告诉记者,除了定期组织预任参谋、新训骨干、新毕业干部培训外,通信保障、电子对抗、卫生勤务等兵种业务培训也是此起彼伏,“无人机操作”、“心理防护”等。教学团队的课程表上也出现了新课程。

\”这种变化源于我们对教学团队功能的重新定位.\”该旅领导介绍,军队调整改革后,他们由过去单一的步兵部队转变为多兵种、多专业的新型合成部队。但由于有些专业岗位是新生事物,有些兵种专业平均每个营只有10到20人。依托营连进行新专业小兵种组训效果不佳,依托院校训练名额相对有限。类似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部队战斗力的生成。

针对这一现象,该旅创新性地提出了“小兵种集中”的组训教学模式,让教学团队充分发挥作用,把分散在各营的小兵种、小专业官兵集中起来统一教学训练,促进训练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因此,肩负新使命的教学团队开始探索从“边缘单位”向“有营军校”的转变。

职能转变,人才先行。前不久,该旅组织公开岗位竞赛考核。考场上,20多名士官经过基本素质、专业技能、理论素养、教学能力等多轮综合比拼,决出胜负。最终,该旅二级上士王亚同从重围中脱颖而出,被任命为教导队教员。

翻阅这位“教官”的履历,我们可以看到,他不仅参加过多次重大训练任务,还被集团军任命为某专业的“总教练”。此外,他提出的很多训练和装备上的小创新,都得到了上级的认可,并在旅途中得到了推广。

“只有教师队伍的能力和素质过硬,教学团队才能有效发挥其功能作用。”教导队队长寇告诉记者,过去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官兵认为当老师“没前途”,很难吸引到优秀人才。职能使命转变以来,该旅通过立功倾斜、优先晋升等政策,种下了一棵“梧桐树”,引来了不少“金凤凰”。说完,他拿出一份花名册给记者看:“如今,我们的教学人员都是全旅的业务能手和训练骨干,教学团队成为助力战斗力跃升的中坚力量。”

采访中,记者参加了一个由师长、二级上士刘玉祥教授的炮兵培训班。在进入正题之前,刘宇翔试了一把,从确定目标,到计算要素,再到完成安装。示范动作流畅,一气呵成,赢得学员们的称赞:“这个速度甚至比大纲明确的优秀标准还要快,厉害!”

\”按照我总结的步骤,你可以达到这个水平.\”在随后的讲座中,深耕炮手岗位近10年的刘宇翔讲述了他的经历和技巧。经过几次尝试练习,学生陈阳很快就掌握了一些内容。他感慨道:“刘老师教的东西都是他在岗位上总结出来的。这些小技巧并不复杂,但在实战中非常实用。”

共组织各类培训25批,开展专业培训40余班次。数百名学员从这里毕业,近三分之一的官兵登上各级各类比赛的领奖台,受到表彰奖励…翻阅近三年来教学团队的培训记录本,涌现出一支优秀的人才团队。该旅领导告诉记者:“现在,教学队、随营军校,成了打胜仗的火热熔炉,一批批人才在这里锤炼成钢铁,成为制胜的尖刀。”

采访笔记

让“胜利炉”锻造“好钢”

■李嘉豪

依托教学机构练兵磨砺将领,是我军的优良传统。1927年,毛泽东同志创建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支教导队。此后,我军教学院校始终围绕为战争育人的使命,先后培养了一批军事人才,为人民军队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77军某旅探索教学团队转型建设,强化育人为战功能——

“军校随营”呈现新气象。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