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滇王国大观楼_昆明中国名楼大观楼

[db:摘要]

“为什么不选择赢和登?”民国时期,大观楼被辟为公园,由台湾音乐家的祖父、时任昆明市市长的余修缮,增加了“三桥、”和“秋月潭”、“三潭映月”等内容。至此,登上大观楼,远近皆见“山水胜景”。

和聂耳类似,很多文化名人都在大观楼流连过。“20世纪30年代,在抗日烽火中,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所学校组成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迁云南。”据西南联大博物馆副馆长龙美光介绍,大观楼成为当时师生的水上世界净土,闲暇时来此读书、聚会、划船、听渔歌。

“出城,乘小木船。在稻田中间留下的水道上慢慢走。”老舍在昆明生活时,在《云南游记》中记载了大观楼。“稻穗是黄色的,芦苇是白色的,大坝旁边偶尔有几穗水葫芦。远处,一望无垠的碧波,缓缓移动着船帆……”

战火消散,大观楼在50年代和70年代进行了两次修缮,保持了文物和牌匾的原貌【天辰会员开户】。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天辰平台登录】文物保护单位。一楼南门挂着孙髯翁的长联,北联是清代宋湘写的“千年前怀中三杯酒,万里云山一座水楼”。

用千年的怀抱欢迎四面八方的客人。1986年10月,时任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问云南,进入沿河大观公园。下船后,女王沿着石桥走到大观楼一侧的假山后面,在花坛里种了三朵特意从英国带来的玫瑰,取名“志愿者”。颜色为黄色,中间有不规则的粉红色,一朵花约有30片花瓣。“云南有自己的特色,令人神往,难以忘怀。”伊丽莎白二世说。

来自南非的“新昆明人”安德烈·杜·普莱西也对大观楼情有独钟。曾多次参观大观楼,查阅相关资料。“城市文化和传统文化是‘活’在老建筑里的,就像大观楼一样,记录着时间的痕迹,能从它的故事里触摸到一座城市的命运和历史深处的影子。”

正如杜安瑞所说,作为云南重要的文化符号,大观楼见证并参与了这片热土从边陲到开放边疆的变迁。在中老建交60周年之际,两国宾客“云”聚在大观楼,表达友谊。2022年,云南省“蓝梅周”在大观楼【天辰平台注册开户】举行,湄公河五国及云南省代表赴蓝梅预约,共商发展愿景;2022年,“花好月圆”的中秋文化走进印尼的交流活动。赵家鸿带领全球网友在大观楼前,一起追寻大胡子翁的踪迹,体会到了长联的磅礴大气和吞天下的豪情。

“在离大观楼不远的草海,我和侯钰演奏了一首外国曲子,优美、清脆,令人难以置信地感动”。

那是聂耳,一个16岁的音乐家,和他的朋友一起学小提琴。作为一个昆明人,位于滇池北岸的大观楼是他最喜欢的家乡风光之一。

它建于清朝康熙年间,金字塔形屋顶有三个屋檐。它的整体风格继承了中国主流传统建筑,色彩丰富的绘画和装饰图案突出了当地的民族特色。面朝滇池,观园普瑶岑,扬帆烟树,擅胜湖光山色,故名“大观楼”。

自建成之日起,无数文人墨客在大观楼上挥毫泼墨,积累了许多诗词楹联佳作,其中尤以孙髯翁的长联为最云南省传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赵家宏说。

清乾隆年间,名士孙髯翁登高挥笔,成就了“天下第一联”。大观楼内景重开,赵家鸿早早约好登楼,只为看“五百里滇池来眼底”,体会“欢乐无边空阔无边”。

夕阳下的大观楼。中新社记者刘冉阳摄中新社昆明4月27日电题:云南大观楼:看万里山水拥抱未来。

作者熊家欣

游客手持文创冰淇淋,与大观楼合影。中新社记者李佳宇摄今日,紫藤盛开,山河繁盛。来这里的游客拿着大观楼造型文创冰淇淋“打卡”留念。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赵家鸿上楼向外望去,风景一如既往的开阔。“千年往事涌上心头,秋雁引火清霜凄凉。但旭日仍在升起,‘大观’总是迎着日出。”(完)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