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是如何改善百姓增收的_新疆农业如何变成大粮仓

[db:摘要]

牦牛业有助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塔县因其独特的高原风光和塔吉克民族风情吸引了大量游客,品尝牦牛肉是游客来到高原的体验之一。牦牛肉是一种具有高原特色的美食,也是塔县的特色招牌之一。“吃一顿牦牛火锅”也成了塔县必不可少的打卡。随着旅游旺季的到来,这里几乎每家牦牛火锅店都座无虚席。

来自北京的游客程说:“来塔县一定要尝尝牦牛火锅。一家三口点了一斤牦牛肉。我还是比较喜欢牦牛骨头汤,很鲜。一次喝三碗不够。”

如今,随着牦牛质量的提高和塔县产业链的完善,牦牛的附加值将进一步提高,带动新疆高原人民增收。

3月21日,农历春分。新疆塔吉克族巴哈尔节拉开帷幕,四面八方的宾客蜂拥而至,与塔吉克人一起迎接帕米尔高原春节的欢乐。除了分水节和播种节,还会举办速度赛马、塔吉克马球、牦牛和山羊等当地文化展览。2010年,牦牛刁扬被列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天辰在线】扩产项目。该项目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来自广西南宁的游客李辉说:“牦牛和山羊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我今天拍了很多精彩的照片。”

解决牦牛退化问题,加快品种改良步伐

畜牧业一直是新疆高原人民的支柱产业。牦牛产业是支柱中的支柱,不仅是高原牧民的主要生产生活资料,也是发展高寒生态畜牧业的主导畜种。在新疆和静县巴音布鲁克草原和帕米尔高原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社会和经济地位。

由于长期没有系统育种,新疆牦牛育种存在着“靠天吃饭”、管理粗放、种子率低、改良手段落后、育种水平低、周转率慢、经济效益低等问题,导致品质低、个头小等,品种退化。

帕米尔高原的牦牛三五成群悠闲地漫步。杨韬摄中新社乌鲁木齐4月29日电(杨韬)4月,昆仑山的冰雪开始融化。在帕米尔高原腹地的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以下简称塔县),蓝天白云下,冷冷的山峰,蓝蓝的湖水,三五成群的牦牛,构成了世外桃源。

在很多游客眼里,牦牛是稀有动物,但对于高原上的人们来说,它是最常见的牲畜之一,是生产中的主要畜力,也是生活中肉类食物的重要来源。牦牛是一种肉奶兼用的毛绒品种,适应高寒草原的恶劣自然条件,耐寒、抗病、粗放经营。

新疆塔县畜牧养殖中心饲养的牦牛。杨韬在新疆被拍到。牦牛主要分布在天山南麓的阿尔金山和昆仑山海拔2400-4000米的高山地区。据统计,新疆现有牦牛18.2万头,年出栏牦牛约4.5万头。

牦牛帮助高原牧民增收致富。

近日,记者来到新疆塔县海拔近4000米的牧场。成群的牦牛就像巨大的黑色岩石。塔县考基拉德乡谢尔乃甫村农民哈利克·泽乃提说,“对我们高原上的人来说,离不开牦牛。很多能回忆起的从小到大的场景都和牦牛有关。”

新疆高原农牧民收入的70%以上来自畜牧业。去年,哈利克·泽奈提有35头牦牛,一年内,通过配种增加了20头牦牛。“今年一共养了55头牦牛,年初卖了5头,总收入7.5万元。”。

近年来,新疆高原因地制宜培育壮大牦牛产业,不断夯实产业基础,形成了优势突出、带动性强的特色主导产业,有效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在天山深处放牧的和静县巴伦台镇红莲郭楞村村民图尔巴特说:“我们家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指导和帮助下发展牦牛养殖,目前存栏200头。现在全家人均年纯收入达到了4.8万多元,在县城买了楼房。”

据悉,在新疆省市的帮助下,塔县已经建成了牦牛肉加工厂。该厂采用“企业+农户”的运作模式,与农牧民签订长期买卖牦牛合同,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从农牧民手中回收牦牛,对牦牛产品进行精深加工,在电商平台和实体店销售,每天加工生产牦牛肉干500公斤,直接解决当地31人就业,间接带动4000多名农牧民就业。

为打响“塔什库尔干牦牛”品牌,2022年9月20日,来自塔县的牦牛肉干亮相第七届中国亚欧博览会,受到现场品尝的参观者一致好评。牦牛肉系列产品出口到新疆以外的20多个城市。

新疆塔县畜牧养殖中心饲养的牦牛。杨韬佘塔县畜牧育种中心主任马·吉尔丁说:“我们当地的牦牛通过近亲交配繁殖,导致牦牛品种退化,个体变小。为解决牦牛近亲繁殖造成的品种退化,2019年从青海省分两批引进适龄公牦牛90头。近年来,通过牦牛品种改良,对牦牛品种进行了改良。”记者在牦牛繁育中心看到,自动饮水罐、微量元素砖等饲养设施齐全。

新疆喀什市塔县牧民加帕尔·库尔·卡木孜说:“过去,我们家的牦牛大多是自然繁殖的。我们不知道它是否是在牧场饲养的。现在牦牛都是人工授精,繁殖场很好。”(完)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